一种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
核壳材料一般由中心的核以及包覆在外部的壳组成。通过核-壳复合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原本不稳定或不太稳定的核稳定化,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核和壳材料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和特性,或者可以获得新的物质存在形态。近些年,核壳结构的金纳米粒子因其在光电,生物医疗,智能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分为有机小分子单层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和聚合物保护的金纳米粒子,相比于前者,聚合物保护的金纳米粒子有更多的优势,如:高分子配体能够赋予金纳米粒子很好的稳定性,可加工性,生物相容及环境响应性。目前Zhu等人针对Tenhu等人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graft to”的方法,通过将末端带有巯基的温度响应性 的聚合物与预先合成好的金纳米粒子进行配体交换得到温度响应性的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克服了原位制备方法的缺点,但是,由于该方法仅仅通过均聚的聚合物(PNIPAM)保护金纳米粒子,没有其他的稳定性因素,从而制备的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在相对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容易发生聚集,稳定性和溶解性较差。
有鉴于此,本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溶解性。主要的技术方案如下:
A)将末端带有双硫酯基的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胺解试剂进行胺解反应,得到单巯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段共聚物;
B)将所述单巯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与以柠檬酸钠为配体的金纳米粒子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得到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
所述末端带有双硫酯基的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SI)将单甲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加成反应,得到加成产物;
S2)将所述加成产物与二硫代苯甲酸反应,得到基于单甲基封端的聚乙二醇的大分子链转移剂;
S3)将所述 基于单甲基封端的聚乙二醇的大分子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反应,得到末端带有双硫酯基的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本文提供一种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EG-b-PNIPAM)末端的双硫酯直接胺解为巯基,得到单巯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EG-b-PNIPAM-SH);进一步与以柠檬酸钠为配体的金纳米粒子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将嵌段共聚物接枝到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得到外壳为聚(乙二醇-嵌段-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与现有技术中均聚的聚合物保护的金纳米粒子相比,本发明中以PEG-b-PNIPAM为外壳保护金纳米粒子,首先,外层嵌段的溶解性很好,故其形成的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也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其次,外层嵌段PEG的存在也为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提供了一层保护,提高了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抑制了纳米粒子之间的聚集。再次,内层嵌段PNIPAM的溶解性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从而赋予核壳结构金纳米粒子具有温度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