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脉冲电镀金的工艺
金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只能溶于王水,不溶于其它酸。金镀层耐蚀性强,有良好的抗变能力,同时金镀层具有多种色调,因此广泛应用与镀首饰、钟表零件、艺术品等。同时金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易于焊接,耐高温,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因此镀金层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仪表、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等要求电参数性能长期稳定的零件。迄今为止,国内外镀金工艺主要采用氰化镀金,这是因为氰化镀金液化学稳定性好,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好,镀层光亮性好。但是氰化镀金毒性很大,危害人类和环境,生产时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水处理条件。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逐步淘汰氰化镀工艺。为了减少使用氰化物,减少环境污染,电镀工作者们研究出了柠檬酸盐镀金,现在已经有很多用户在使用,但是金盐是用氰化金钾,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无氰化。为了实现无氰化,先后提出了亚硫酸镀金、硫代硫酸镀金,乙二胺镀金、巯基磺酸镀金、乙内酰脲镀金,并申请了一些专利。为了减少使用氰化物,减少环境污染,电镀工作者们研究出了柠檬酸盐镀金,现在已经有很多用户在使用,但是金盐是用氰化金钾,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无氰化。为了实现无氰化,先后提出了亚硫酸镀金、硫代硫酸镀金,乙二胺镀金、巯基磺酸镀金、乙内酰脲镀金,并申请了一些专利。但是这些无氰镀金液与氰化镀金液相比,有如下几个缺点:(I)镀液稳定性问题,很多无氰镀金液都存在镀液不稳定性,不论是碱性无氰镀金液、中性无氰镀金液,还是酸性无氰镀金液,给管理者带来不便。例如亚硫酸镀金液、硫代硫酸镀金液等,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这种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镀金液使用寿命变短,需要通氮气保护以防止镀金液被氧化,给操作和管理带来不便。(2)镀液成本较高。很多无氰镀金液配置相当复杂,在配置过程中损耗金比较多,而且会合成出易爆的中间产物。因此,目前使用无氰镀金工艺的企业很少。在此情况下 ,寻求一种毒性低或无毒的、稳定的、操作简单及成本低的无氰镀金液的研发与应用成为电镀领域的一个主要方向。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文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脉冲电镀金的工艺。所述方法获得的镀层晶粒细、镀层厚度分布均匀、孔隙率低、不易变色、硬度高、耐蚀性强。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脉冲无氰电镀金的工艺,双脉冲电镀的参数为:正脉冲频率为700~1000Hz,时间为50~100ms,工作比为10%~20%,电流密度为0.3~0.4A/dm2 ;负脉冲频率为700~1000Hz,时间为20~80ms,工作比为5%~10%,电流密度为0.03~0.04A/dm2。无氰镀金电镀液配方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为金的无机盐I~50g/L,配位剂嘌呤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I~200g/L,支持电解质I~100g/L,pH调节剂O~200g/L及镀金添加剂体系。其中所述无氰镀金电镀液的配位剂选自鸟嘌呤、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6-巯基嘌呤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金的无机盐为氯金酸盐或者亚硫酸金盐。使用的一种无氰镀金电镀液的操作条件为:pH范围为10~14,温度为20~60度。
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I)本发明采用双脉冲电镀获得的镀层晶粒细、镀层厚度分布均匀、孔隙率低、不易变色、硬度高、耐蚀性强。 (2)的镀金电镀液不含有毒性强的氰化物或者其它毒性强的有害物质,因此不会污染环境及面临废液处理困难等问题。本发明的无氰镀金电镀液化学稳定性很好,而且在电镀过程中不需要除氧,操作简单,镀金层的晶粒细致、光亮且结合力好,能满足装饰性电镀和功能性电镀等多领域的应用。